满文及其解释

管理员 2019-02-21
0 28237

汉 语: 吉祥如意

满 语:sain sabingga gvnin de acabukini

汉语注音:塞因 撒兵啊 古您 德 啊查布ki尼(汉字注音不准确,为近似音)

汉语拼音:san sa-bing-a gu-nin de a-cha-bu-ki-ni

满文

吉祥如意-sain sabingga gvnin de acabukini.jpeg

sain sabingga gvnin de acabukini--02.jpeg

sain sabingga gvnin de acabukini-003.jpeg

sain sabingga gvnin de acabukini--004.jpeg


满 文:

sain sabingga gvnin de acabukini--005.jpeg

sain 好、吉祥

sabi--005.jpeg

sabi 祥,吉祥,吉兆.

满族是“吉祥”的意思

“满族”原名“满洲族”。

“满洲”一词满语是“满 洲利亚”, 意为吉祥、幸福、平安的土地之意。满洲族”就是“吉祥”族。

满族作为曾经建立过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民族,不仅创造了自己的文字——满文,而且将满文作为清朝的法定文字来推广和使用,形成了大量的满文古籍文献,包括图书、档案、碑刻、谱牒、舆图等等。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古籍文献中,无论是数量,还是种类,满文古籍文献都属于最多的一种。它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,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。

中国满族使用过的一种拼音文字。1599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命额尔德尼和噶盖二人参照蒙古文字母创制满文。俗称无圈点满文或老满文。字母数目和形体与蒙古文字母大致相同。使用了30余年。


         满文

1632年清太宗皇太极达海(1594~1632)对这种文字加以改进。达海利用在字母旁加圈加点、改变某些字母的形体、增加新字母等方法,表达原来不能区分的语音,规范了词形,并改进了拼写方法,创制了专门拼写外来音的字母。改进后的满文有了比较完善的字母体系和拼写法,具有区别于蒙古文字母的明显特征。俗称有圈点满文。另外还有一种满文篆字,是参照汉文篆书于清乾隆十三年(1748)创制的。共有32种字体,依笔画的特征命名,如缨络篆、龙书等。满文自左而右直写,有6个元音字母,24个辅音字母,10个专门拼写外来音的字母。基本笔画有:字头、字牙、字圈、字点、字尾两种不同方向的撇和连接字母的竖线等。标明句读的符号有∨和?。前者相当于逗号,后者相当于句号。字母出现在不同位置上,字形往往不同。有单用(即不和其他字母相拼)、词首、词中音节首、词中音节末 、词末等几种字形。满文在清代作为“国书”在文牍中与汉文并用。辛亥革命后,满文基本上不再使用。满文保留至今最早的文献有《满文老档》等。满语阿尔泰语系满-通古斯语族满语支。也有人认为满语是从满-通古斯语族分离出来而成为阿尔泰语系中独立的分支

        满文

约从18世纪末19世纪初开始逐渐缩小使用范围,现在中国黑龙江省的黑河市富裕县还有人能用满语进行口头交际。通常认为满语有北满方言和南满方言,后者是满族文学语言的方言基础。满语有6个元音,有19个辅音,满语既有粘着语的特点,又大量使用虚词作为表达语法意义的手段。名词没有领属形式,动词没有人称形式。主从复句比较发达。词汇反映了满族各个历史阶段的社会特点。由于满族大量吸收汉族文化,因此在词汇里有不少仿造汉语模式构成的词。

创制

女真文字,为金代所创作,金亡时,已渐失其势力。然建州诸卫致明之表文,则仍主用女真字,而附以汉文为对译,此仅限于公文然也。至居常往来之书信、簿记等事,则多用蒙古文。努尔哈赤虽自通汉蒙诸文,然因其部族之用蒙古文,颇极翻译之苦;即文诰之传达上,亦不免发生阻碍。万历二十七年二月,命额尔德尼及噶盖等改制国书。二臣辞曰:“蒙古字,臣等习而知之,相传久矣

              满文

,未能改制。”努尔哈赤曰:“汉人读汉文,凡习汉字,与未习汉字者,皆知之;蒙古人读蒙古文,虽未习蒙古字者,亦皆知之。今我国之语,必译为蒙古语读之,则未习蒙古语者,不能知也。如何以我国之语制字为难,而反以习他国之语为易耶?”二臣对曰:“以我国语制字最善,但臣等未明其法,故难耳。”努尔哈赤曰:“无难也!但以蒙古字合我国之语音,联缀成句,即可因文见义矣。例如阿字( )(蒙古字第一字头之第一字母)下合一妈字,( )(第一字头内之第六十一字母)非阿妈( 、(满语父亲之意音如Ama)乎?恶字( )(第一字头第六字母)下合一摸字( )(第一字头第六十二字母)非恶摸( )(满语母之意音如Eme)[1]乎?吾筹此已悉,何为不可!”遂以蒙古字制十二字头,合满洲语创制满文,颁行国中,满文传布自此始。

满族的祖先肃慎人有无自己的语言文字,因没有明确的文字记载,现在已经无从考证。但有据可考的是,女真作为满族的先人,起先有自己的语言,却没有自己的文字,而借用契丹字。女真首领阿骨打建立金国后,出于治国的需要,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命完颜希尹创制女真文。完颜希尹奉命“依仿汉人楷书字,因契丹字制度,合本国语,制女真字。”这种女真字史称“女真大字”。“女真大字”通用十几年后,金熙宗完颜又创制了一种女真字,史称“女真小字”。从此以后,两种女真字开始并行通用。金灭亡后,进入中原的女真人受汉文化的影响,逐渐汉化,皆改用汉语文,不再有人知晓本民族的语言文字,而留在东北的女真人仍然使用自己的乎?吾筹此已悉,何为不可!”遂以蒙古字制十二字头,合满洲语创制满文,颁行国中,满文传布自此始。

满族的祖先肃慎人有无自己的语言文字,因没有明确的文字记载,现在已经无从考证。但有据可考的是,女真作为满族的先人,起先有自己的语言,却没有自己的文字,而借用契丹字。女真首领阿骨打建立金国后,出于治国的需要,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命完颜希尹创制女真文。完颜希尹奉命“依仿汉人楷书字,因契丹字制度,合本国语,制女真字。”这种女真字史称“女真大字”。“女真大字”通用十几年后,金熙宗完颜又创制了一种女真字,史称“女真小字”。从此以后,两种女真字开始并行通用。金灭亡后,进入中原的女真人受汉文化的影响,逐渐汉化,皆改用汉语文,不再有人知晓本民族的语言文字,而留在东北的女真人仍然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。到了明朝后期,除本民族的语言仍被使用外,文字业已开始被废弃,逐渐变得无人知晓,女真人改用蒙古文字了。

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,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基本上统一了女真各部,女真社会的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文化等方面都得到迅速发展,与明朝、蒙古各部的联系日趋频繁,仍借用蒙古文字记事和交际,已不适应女真社会全面发展的需求。1599年(明万历二十七年),努尔哈赤决定创制本民族的文字,并命额尔德尼和噶盖创制。具体创制的过程,在《满洲实录》有比较详细的记载。这年二月,努尔哈赤想仿照蒙古字创制本民族的文字,并将想法和设想告知文臣额尔德尼和噶盖,要让他们具体实施。于是,额尔德尼和噶盖对努尔哈赤说:“我等习蒙古字,始知蒙古语,若以我国语编创译书,我等实不能。”努尔哈赤说:“汉人念汉字,学与不学者亦皆知。 


满文 

蒙古之人念蒙古字,学与不学者亦皆知。我国之言与蒙古之字,则不习蒙古语者不能知矣。何汝等以本国语言编字为难,以他国之言为易耶?”额尔德尼和噶盖回答说:“以我国之言编成文字最善。但因翻编成句,吾等不能,故难耳。”努尔哈赤对二人说:“写阿字,下合一玛字,此非阿玛乎?额字,下合一默字,此非额默乎?吾意决矣,尔等试写也。”由此可见,在满文的创制过程中,努尔哈赤作为女真的杰出首领发挥了决策和指导作用。额尔德尼和噶盖奉命创制满文后不久,噶盖“以事伏法”,而由额尔德尼单独承担完成了创制任务。满文的创制和颁行,完全适应了女真社会发展的需要,同时有助于推动女真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政权的建立。

额尔德尼等所创制的满文,是在蒙古文字基础上创制的,其字母基本上仿照蒙古文字母而成,没有圈点,称为“无圈点满文”,或“老满文”。这种满文,因属初创,存在一定的缺点和不足。正如《满文老档》内所指出:“十二字头,原无圈点,上下无别,故塔、达,特、德,扎、哲,雅、叶等不分,均如一体。若寻常语言,按其音韵,尚可易于通晓。若人名、地名,则恐有误。”归纳起来讲,老满文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:一是字母的书写形式不规范,同一个字母有几种书写形式,往往出现混淆,不便于使用;二是一字多音,即辅音和辅音的音位混乱,致使字母之间互相假借,较难识别;三是音译汉语借词,如人名、官名、地名和物名等,明显感到已有的字母不够用。所以,随着女真社会的进一步发展,“老满文”所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,无论是学习,还是使用,都越益感到不方便,对其改进和完善,已成必然之事。


摘自:http://blog.sina.cn/dpool/blog/s/blog_62e0b0c40101dfsb.html?vt=4

ONOFF
即划即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