满族民俗文化,是满族民众在与自然和社会生境的互动中建构起来的。与族群生境有高度的适应性。满族民俗文化折射着满族先民及其后裔对他们的生存区位--辽东区域历史和自然生境的文化认知与生存体验。
历史上留存在辽东两河(苏子河,浑河)流域的满族民俗,充分体验着满族民众特有的思维方式与哲学思想。
在满族先人那里广泛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,宇宙初开的时候,在人类生存的这个大球子上面结满了冰,是个冰雪世界。正当人类面临灾难的时候,有一只大母鹰给人间带来了温暖和光明。这只鹰把太阳放射出来的火和光,装进羽毛,然后施放到人间。从此冰雪开始融化,广袤大地被显露出来。于是万物生长,人们有了饭吃,女人们开始生儿育女,天下太平。
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:在很早以前,在人类生存的这个地方,曾经有个洪水时代,遍地都是水,一浪推一浪,一切生灵都难以生存。这时,从远方飞来一只大母鹰,它从天空中扎进水里,张开大嘴,把那个在水中飘泊的小女孩叼走了,带到一个有花有果的地方。此后,大母鹰精心饲养女孩。这女孩长大后,便成了满族先人的始母,那大母鹰成为满族先人的始祖神。这就是满族初始人群对人类社会的认知,它成为一种历史民俗文化。
在满族历史文化中,我们看到鹰在各种祭祀中占有重要地位,它曾经是满族各姓氏普遍尊奉的主要神祗,鹰崇拜成为悠久深广的满族民俗意识。
建房、居住习俗.神杆
有资料记载,世居苏子河一带的满族先人,他们祭祀鹰神的仪式更为明快简捷。祭祀者戴着有神鹰模型的神帽,一手持鼓,一手拽着飘带,翩翩起舞,这标志着神鹰在凌空中飞翔。 再后来,鹰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了,出现了鹰神与狩猎的结合。人们有时表演训鹰的场面,摹仿人对鹰的吆喝、逗引、喂食的动作,以及鹰捋食、顺毛、吞食的惟妙惟肖情景。这里揭示了鹰崇拜与狩猎生活的密切关系。
满族农家
还有那个极其普通的镜子,它也曾经成为满族先民的崇拜物体。民间办喜事,新媳妇除穿红挂绿,蒙红盖头,扎红腿带,穿红踩堂鞋外,必须准备两只铜镜,铜镜之间要用红绳系牢。新媳妇上轿时,把铜镜搭在肩上,带着铜镜拜堂,入洞房坐福后由娶亲奶奶给摘下来。铜镜在这里象征着太阳神,防止各种煞神对新人的侵犯。
妇女不生孩子,被认为是她冲撞了“花神”。据说这位“花神”就是民间所说的送子娘娘。也要用“神镜”去催孕催生。用米一斗,鸡蛋一个,肉一块,水一碗,镜一面,尺一把,纸钱若干。萨满先洗手,点十二柱香,口中念着神词和这位妇女生辰八字,把香插在米里,然后跳神。一边跳,一边对着镜子摇动水碗。然后问那妇女:“镜子里有没有水花?”那妇女必然答道:“有。”萨满说:“有多少水花就有多少孩子。”于是那妇女就高高兴兴地回到家中等待生儿育女。
满族的先人普遍奉祀始母神。这位始母神被称作“佛托妈妈”。这位“佛托妈妈”是谁?从来没有人讲清楚。“佛托妈妈”中的“佛托”,原本是柳枝的意思。在满族先人看来,柳枝是子孙的象征。柳枝越多子孙越多。所以“佛托妈妈“的象征物—柳枝被称为始母神。
“佛托妈妈”的形象通常用两种方式来体现,一种是用脱粒的苞米棒,二是柳树枝条。细心人会发现,满族先人在上坟时,用柳枝把苞米棒串起来,插在坟头上。柳枝上悬挂着五色布条。那柳枝和苞米棒象征着母体,那五色布条象征子孙。婴儿降生,要用柳枝作弓箭,悬挂在门口上,据说这能驱逐邪魅,迎来吉祥。孩子长大以后,要用柳枝做弓箭,女孩子出嫁,要吃柳叶饽饽。家中来客人,要喝柳叶茶。满族先人对柳的信奉是虔诚的,成为一种民族文化和民族心态。于是就产生了以柳为祖,以柳为母的民族观念。
一只普通的狗,经过统治阶级和文人们的匠心加工,衍化出许多新奇的故事,甚至给它带上政治花环。许许多多的人都讲着这样的故事:当年努尔哈赤从明代总兵李成梁家逃出时,骑着大青马,领着大黄狗。一口气跑进芦苇荡里。追兵赶到他附近时,不见努尔哈赤身影,于是就放起大火,企图烧死努尔哈赤。在这十分危急的情况下。只见那条大黄狗跑到河中,翻身打滚,用毛带水,然后跑到他的身边,把芦苇浇湿。狗不停地取水,最终扑灭了大火,狗累死了,努尔哈赤得救了。由此引来早期满族人对狗的敬仰。流传下来就是不吃狗肉,不喝狗汤,不穿戴狗皮。比狗更加特奇的是那匹大青马命运的攀升。由于它救了努尔哈赤的驾,他的儿子皇太极当了皇帝之后,竟然把朝代名称也改称作“大青(清)”了。
满族先民的住宅 满族古代木克楞老屋
其实,这都是讹传。满族先人的“敬狗”之风是与他们的生产生活联系在一起的。狗是当时猎人最好的帮手。几只狗把野兽围起来,野猪最怕掏“后裆”。野猪与狗相斗累了,双方便坐下休息,这时猎人扑上去用扎枪刺,就能捉住野猪。猎人进山离不开狗,当时辽东山区原始森林多,林中很少有道路,人们走路出门很困难,常常会遇到野兽。必须带上几条狗,用来引路和保卫安全。早期满族人敬狗之风是深沉的。头狗死了,狗的主人会大哭一场,然后把它埋在向阳之地。
满族先人以白色为吉祥色,以红色为凶恶色。他们为什么对颜色产生这种观念呢?因为他们在狩猎时,如果身上穿着红色衣服,就容易被野兽发现,而白色衣服往往不易被发现。在狩猎中,猎人被恶兽咬伤,流出血来是红的,于是红色就成为凶恶的标志。所以满族先人每逢吉庆喜日,穿的衣服是白色的,贴的对联也是白色的。这是他们在生存实践中产生的观念。
在日常生活中,他们对白色物件特殊敬重。比如那面镜子也是白色的。新媳妇上轿身上必须带铜镜,搭在肩上。有的地方风俗更复杂,是胸前一面镜,后背一面镜,上轿下轿和拜堂都不准摘下来。据说这种白色象征着太阳神在保佑着新人。
满族先人先是“崇白”,后来又改为“崇黄”,这是皇权出现以后所引起的。满族的王或皇受汉族王和皇的影响,也以黄色为贵。于是民间也逐步改变了观念。“尊黄”原本是汉族的习俗,汉族这种习俗与这一民族发源于黄土高源甚至与黄河有关。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,他乃是黄土地的化身。这支民族生于黄土,吃的是黄米,住的是黄土岗上的窑洞,喝的是黄泥沟里的水,位至九尊,当了皇帝,要穿黄袍,走黄道,住的是黄色琉璃瓦大殿,死了统统赴黄泉。
狩猎.驯海东青
汉族人这种以黄为尊的观念,深深地影响着满族,于是他们由“崇白”,衍化为“尊黄”。满族八旗中以正黄和镶黄为上旗,满族历代帝王都亲统两黄旗。帝王独占黄色,平民不准穿黄色衣服,戴黄色帽子,有违者被视为“欺君”,犯了大罪。甚至连婴儿起名,也要忌讳黄字。
由“崇白”到“崇黄”,这是满族文明的一大进步,它标志着满族的民族经济由狩猎经济发展为农耕经济,社会意识跨进了一个新的门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