满族神话(36):《抓罗妈妈》(鹿神)

管理员 2024-03-20
0 496

满族神话(36):《抓罗(jolo 母鹿 ᠵᠣᠯᠣ)妈妈(mama 奶奶)》(鹿神)

「满语」ᠵᠣᠯᠣ

「转写」jolo

「解释」丑鬼,母鹿

ᠵᠣᠯᠣ jolo,, ᠮᠠᠨᠵᡠ, manchu, manju,满语字典-查看 Manchu 满语 ᠮᠠᠨᠵᡠ ᡤᡳᠰᡠᠨ manju gisun manchu.work


早先年,鄂多里一带各个霍通(满语,村落。)的哈拉,都以打猎捕鱼为生。他们吃的是兽肉和鱼肉,穿的是用鱼皮或兽皮做的衣服。据说姑娘不穿各色花衣,会找不到婆家。在黑乌竖地方有一位姑娘叫阿兰,从小就爱骑马射箭,从来不爱穿花色鲜艳的衣服,二十多岁还没找到婆家。

这姑娘两条腿能跑九山十八梁,两手能拉十石弓,什么牲口要是被她搭上眼,就别想跑掉。她什么牲口都猎,就是不捕鹿,一见到鹿,就像见到亲姊妹一样。部落人都叫她抓罗格格,还取笑说:“抓罗格格将来一定找一个鹿阿哥当丈夫。”

每次进山,她总是把一些好吃的东西给鹿群带去。部落人总还是想捕几只鹿,晒点肉干尝尝鲜。但因怕抓罗格格,谁也不敢动手。

有一年冬天,抓罗格格上山打猎,一不小心掉到山涧里,左腿受了重伤。忽然从山沟里跑来两只大鹿,叼起姑娘跳出山涧,一只老鹿像对自己子女那样照顾她,到处找草药给她服用。经常给她舔伤口,没有几天就把腿伤养好啦。她索性不回部落,就和鹿群在一起生活起来。

部落人一看抓罗格格不回部落,又高兴又耽心。高兴的是可以痛痛快快地捕鹿;耽心的是真要被她发现,那还了得!有几个不听邪的小伙子,壮着胆子进了山。刚捕住三只鹿就被抓罗格格知道了,抓罗格格把鹿要出来,狠狠抽了他们一顿鞭子。后来,群鹿一听说部落人闹病,都纷纷给他们送药,还把头上的角折下来给久病不好的人服用。鹿的行动,深深感动了部落的人。从此,鄂多里各霍通和鹿群都交上了朋友;他们和睦相处。其他地方的鹿,也都纷纷向这一带跑来。没有几年,这一带的鹿群满山满沟,别的地方连一只鹿都看不到了。

大西北的地方,乌斯河两岸住着一群乌斯人,生性好斗,专指打鹿为生。他们就决定出兵占领鄂多里各个霍通。这件事被抓罗格格知道了,她率领八十群鹿趁乌斯人睡觉的工夫,向他们住的帐篷闯来。这些鹿群,横冲直撞,头顶脚踢,没有两个时辰,上万只鹿把五百乌斯人撞得七零八落,狼狈逃回原处。

乌斯人打了败仗以后,并不甘心。他们日夜练兵,他们还造出阴箭、阳箭、子母箭、明箭、暗箭、流星箭,足足准备了三年。可怜鄂多里人,事先没有准备,有些鹿被射死的射死,活捉的活捉,人也死亡好几十,大家只好退到很远的地方去。乌斯人大获全胜,吃着烤鹿肉,在霍通里又跳又唱。

鄂多里人和抓罗格格领着鹿群躲在森林里。后来,斯人又发来兵马,鄂多里人和鹿群边战边退,又损失了很多人和鹿。就这样一连三次,抓罗格格和鄂多里人丝毫没有投降的心,和鹿群共同过着艰苦的日子。

大家都愁得没有精神了,鹿群里有一只老鹿走到抓罗格格面前,叫了几声说:“抓罗格格(jolo gege)呀!不用怕,不用愁。我领你到长白山去,那儿有神主恩都哩,她能替咱们报仇。”抓罗格格一听,立即和老鹿奔向长白山求救。天三夜才到了山顶,山顶有一座古洞,洞中坐着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妈妈。这位老妈妈是鹿的祖先神。姑娘吃了老妈妈的饭力量大增。并让姑娘安上一双百战百胜的神角。老妈妈对姑娘说:“一摸左角万支神箭齐发;一摸右角万把飞刀齐飞。可要记住不要乱杀好人,即或是坏人,只要告饶,就不要杀死他们。”姑娘一一记在心里。老妈妈让姑娘闭上眼睛,姑娘就觉耳边风声呼呼直响。不一会儿就回到了自己的家乡。

抓罗格格看见乌斯人耀武扬威,罕达犴张牙舞爪,大喝一声:“乌斯人不要欺人太甚,赶快退回去,不然我要你们片甲不留!”乌斯人一举黑旗,五百只罕达犴一齐向姑娘奔来。姑娘不慌不忙,一摸左角,顿时万箭齐发,五百只罕达犴射死大半,剩下的十几只向林子里逃去。乌斯人一见不好,一齐杀向姑娘。姑娘稍稍摇一下右角,几十把飞刀直奔乌斯人,一眨眼杀死一百多。乌斯人吓得哆哆嗦嗦,一个劲给姑娘磕头,乖乖地跑回到乌斯河。鄂多里得救了,群鹿得救了。

抓罗格格保护着人和鹿,过着平安幸福的生活。到年老的时候,人们尊敬地称她为抓罗妈妈。抓罗妈妈回长白山之时,把她的双角留给了后人。鄂多里人每次祭祀时,都要戴上这鹿角神帽,用它来镇妖驱邪,永保平安。

王宪昭据《中国民间故事集成》(黑龙江卷)文本缩写

2010/8/3

【说一句】在多处满族神话都出现了长白山神(主),这个无所不能的神(并不一定是同一个神)充当着人类的救星。

摘自:满族神话(36):《抓罗妈妈》(鹿神) - 王宪昭的空间 - 民俗学博客-Folklore Blogs -中国民俗学网-与先民对话,与田野亲近,与传统对接…… - Powered by X-Space (chinesefolklore.org.cn)

ONOFF
即划即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