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希哈 满语老师 【满族人物】

管理员 2019-04-18
0 7003

乌希哈

70后满语爱好者乌希哈:传承满语我觉得“很酷”

学满语开班授课还教出俩硕士一个博士

70后满语爱好者乌希哈:传承满语我觉得“很酷”

生活报记者 王萌 文/摄

在香坊区重型社区,有一间办公室改成的临时课堂,每周日这里都会举办满语公益课堂。授课老师乌希哈,既不是研究满语的专家学者,也不是从小受满语熏陶的满族人。她本名叫严文运,汉族,是一个70后。

生活中,人们的爱好多种多样,有人喜欢书法,有人喜欢唱歌,有人喜欢街拍,有人喜欢无人机,乌希哈最大的兴趣爱好就是学习满语,并把它教授给更多的人。

“我从小就喜欢语言,懂满语的人少,让我觉得很神秘,这引发了我的学习兴趣。”到目前为止,乌希哈老师的满语班里已经教出了两个专业硕士和一个专业博士。

这里是哈市唯一一个业余课堂

近日,当记者走进香坊区重型社区这个满语课堂时,14个学生正围着乌希哈老师,聚精会神地听着课。黑板上写着一些看起来很陌生的文字,这就是满文。

对于普通人来说,这些满文犹如天书,可在乌希哈老师眼里却充满了魅力。几年前,正是这些“有魅力”的文字吸引她学习满语并进入了教学领域。

“一般人会觉得学满语太难了,但在我看来却是一个挑战。能掌握这么有难度的文字,那种成就感是别人无法想的。比如,到外面旅游,别人看不懂石刻上的碑文,你能看明白,还能读出来,周围的人都会对你刮目相看。”乌希哈老师说,学满语、传承满语这件事让她觉得“酷”。

当然,学习这个,也需要耐住性子。“学习语言有时挺枯燥的,我问过来上课的学员,为什么要学习满语,大家的回答都是‘兴趣’、‘爱好’、‘觉得有意思’。”乌希哈老师说,他们这些人学习满语、研究满语没有任何功利性,不是为了考大学,也不是为了混张文凭,更不是为了就业……

乌希哈老师所在的课堂对外叫哈尔滨满族文化传播中心,是哈尔滨市唯一一个业余课堂,开课时间和学校同步,每年3月和9月开学,学校放寒暑假时,满语班也放假。但具体上课时间不是工作日,而是每周日的13时到16时30分,不收学费、没有考试。

百十来字的小广告把她引入了满语领域

乌希哈说,她最开始接触满语,是因为看到了一则满语招生广告,“那是我老师伊里布自费发布的,只有百十来个字。伊里布老师是五常拉林镇中心学校的满语老师,本名叫赵延川,那是她第一次开班教学。就是现在我授课的临时课堂,我从她手里接过了接力棒”。

在参加伊里布老师的学习班之前,乌希哈从没接触过满语。她的父母都是汉族人,生活中接触满语的机会很少。但是,乌希哈从小就对语言比较感兴趣。“大学时,我在哈尔滨商学院外贸经济专业主修了第二外语俄语;中学学的是英语,大学毕业后,进入学校从事的是英语教学工作。总之我就是喜欢语言。”所以,她认为,自己喜欢满语,也不足为奇。

学习满语后,乌希哈还给自己起了这个满语名字,意思是“星星”,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,寓意希望关注满语、喜欢满语、传承满语的人越来越多。

感觉写满文就像在五线谱上挥毫

师父领进门,修行在个人。乌希哈回忆说:“刚开始接触满文时,我感觉到难度太大了,与汉字的书写习惯相距甚远,根本记不住。伊里布老师很理解我们,她告诉我们初涉满语,一定要勤学苦练,还说学满语没有捷径,她练习写满文时,练习本摞起来有半米高”。受伊里布老师影响,乌希哈也一直这样做。从2013年9月份开始,10节字母,10节语法,她只缺席了一节课。后来还买了很多书,自己钻研,一直学习到现在。

“满语其实是一种美丽的语言,特别是你掌握了读写能力之后,更能感受它的魅力。”乌希哈介绍说,满文属于音位拼音文字,传统满文由28个字母构成,大多数音节有独立型、字头型、字中型、字尾型四种不同写法,每个单词都是字母组合而成,话怎样说字词就怎样写,不像英文那样需要配合音标读写。更有意思的是满文的书写,满文的稿纸,每一行都有五条直线,就像是竖起来的五线谱,词序是从上到下,行序是从左到右,所以写满文就像是在乐谱上挥毫。

开班授课教出俩硕士一个博士

重型社区的这个满语课堂,是乌希哈老师的实体教学班,截至到现在,已经办了8期。“2016年,有个学员考上了黑大的满语硕士;去年,又有两个学员经过努力,分别考上黑大的满语硕士和博士。”她自豪地介绍道。在她看来,自己就是个“民间艺人”,“有人关注,引起大家的兴趣,这个语言就活了”。

除了实体教学班之外,乌希哈现在还开设了三个网上课堂,人数最多的一个课堂有二百多人,而且报名的人,越来越多。为了更好地教学,乌希哈老师还配备了自己的教学助手。每天工作之余,她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了网课教学上,所以乌老师很忙。

“我的学员基本上各行业的都有,都是内心当中想学点儿东西,对于抢救语言文化有使命感的人。这里面有父子学员,还有母女学员……”乌希哈说,她希望她的学员今后也有人能开班教学,这样满语文化就能传承下去了。

哈尔滨满族文化传播中心负责人傅强说,在乌希哈老师的带动下,已经在哈尔滨形成了一个满语的小圈子,“就像以前的英语角一样,对保护满语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”。

摘自:https://baijiahao.baidu.com/s?id=1622542853907265287&wfr=spider&for=pc

ONOFF
即划即译